112/2023 資管所(管理組)正取心得(政/山/央/興/北)

零、前言

這篇文章和補習班的獎學金沒有關係呦。備考期間我看了許多學長姐的心得文,獲益良多,所以考完也整理了一下準備過程發了這篇文,希望可以減緩明年考生備考期間的焦慮感。雖然我的讀書方式可能不適合所有人,但還是希望我小小的貢獻能讓大家從中找到一點點可能有幫助的內容,讓準備考試期間多一點自信少一點焦慮。


一、個人背景

學歷:輔大資管,排名:24%
英文:多益 895 分(但英文不好)
活動:實習*2/ 競賽*2
補習:有,比較多人上的那間
身份:全職考生
組別:管理組

總結來說:個人經歷很普通(可參考台科書審分數),可以讀書時間非常多(從 6 月開始幾乎每天都唸 9+ 小時)。由於我有補習,這篇可能較不適合無補習的考生參考。


二、時間規劃:6 月-1月(8 個月)


三、各考科準備方式

我的準備核心:不需要全部答對,比其他人對的多就好

(一)計概

學習資源:補習班正課(面授/比較多人選的那位老師)/題庫班(面授/同正課)、Discovering Computer 中譯本

題型分析

由於計概準備的範圍非常大,題目可以分成三種

  1. 不可掉分題目:基本題(補習班教的)/考古題考過的
    光是這些內容就非常多了,準備期間我也常常會想說是不是有些可以放掉,但我覺得有點邪門,好像只要哪個地方沒讀熟或是放掉沒唸,考試就一定會考出來。準備到後期真的每天都覺得腦子要爆了,許多內容都是靠口訣用短期記憶背起來的。但只要確實掌握這些不能掉分的題目,就已經贏了不少人,我覺得要上榜是沒問題的。

  2. 部分人會的題目:資管課程相關/考古題延伸
    每年這類題目的出題方向都不太一樣,我覺得很難依靠猜題去準備(我考前針對每校猜的題目幾乎都沒中)。我讀不下書的時候會去看一些以前在資管系修過的東西,或者在網路文章看到一些沒看過的名詞就稍微查一下,然後整理在一個集中的筆記,確保我之後還會再看幾次。以我自己為例,考北大的前一天,由於已經無心念書(最後一間),所以我就在整理房間的一些廢紙,剛好看到 KPI 和 OKR 的比較,結果隔天北大計概就考出來。總之就是讀什麼都可以,確保基本題都沒問題後,我覺得可以廣泛的多讀一些其他各式各樣的內容,讀到考前最後一刻
    由於台/成/政過去都考過 Discovering Computer 的內容,所以我也有買這本書的二手中譯本來讀,不過今年考試印象中沒有考到相關的內容。

  3. 大家都不會的題目:
    一些再讓我準備三年我也不會寫的題目。如果是簡答題我就盡量寫,避免空白,考中央計概的時候我許多題目都不會寫,但還是寫了所有題目的答案,最後可能有些題目有稍微沾到一點邊,教授有給一些分數。選擇題的話,台大我都猜 E。

準備方式

我覺得讀過一輪正課內容後,可以早點開始寫考古題。我是 10 月中開始寫題庫班老師整理的考古題, 11 月開始寫整份的考古題,有稍微看過比較知道考試出題方向以及各個學校的出題風格,有些比較偏的內容(例如:數位邏輯)我花比較少時間,也可以針對各校整理常考題目的延伸。

不過我自己有時候讀書會落入一個盲點,只有過去考過的觀念才想認真讀,但考完試反省一下,發現其實除了中山以外,其他學校每年出題方向都不太一樣,也會突然出一些近 10 年都沒學校出過的基本題觀念。最好還是把所有基本題都弄熟,考場上遇到大家都會但自己沒有記熟的題目會很後悔。


以下針對計概內的子科目整理一下我怎麼準備的

1. 基本計概

學習資源:補習班正課(面授/洪)/題庫班(面授/洪)

包含電腦架構、互補數等,這些都是記憶型的知識。雖然考的頻率不高,但因為比較簡單,所以考出來的話不能掉分。不過由於數位邏輯考頻極低,我自己有把一些部分放掉(各種電路圖),幸好今年都沒有考出來。除了補習班教學的內容以外,我有把考古題出現過的各種名詞都查一查整理起來,非報名學校的考古題也可以寫一下,雖然不一定會重複出,但對我來說這也是其他競爭對手的知識來源。

2. 程式語言

學習資源:補習班正課(筆記)、程式語言二手書

這科是附在補習班計概正課內的,但因為上過這位老師的網路和資料庫,我覺得自己不太適合老師的教學風格,所以沒去上課,只有拿朋友的筆記來看(另一位老師的筆記)(有學長姐有放筆記,可滑到 「六、學習資源」的 Notion 連結參考)。計概程式題目主要以 Java、C++ 為主,寫程式的題目如果本科會稍微會寫程式(除了中央考比較難),我覺得應付考試是沒有問題的。剩下觀念類的題目,像是指標或是物件導向等,可以從考古題找內容再上網找資料。

我自己沒有寫過 C++,所以有去買了一本 C++ 的二手書來看,大概搞懂基本的語法,也有練習一下用 C++ 實作資結的東西。不過今年沒有考什麼寫程式/虛擬碼的題目(連台大也沒有考程式手寫題),我只有考中興時有寫到一些。

另外成大愛考的 Design Pattern 以及其他學校有時候會考的 UML 也可以了解一下。

3. 資料庫

學習資源:補習班正課(雲端/課程數較少的那位老師)、陳世杰老師

補習班的課程內容較少(課程時長約 4 小時),不太適合完全沒學過的人。除了補習班的內容(基本資料庫知識),也有參考陳世杰老師的 PPT 複習,剩下就是稍微練習 SQL 語法,確保自己基本的語法寫得出來。

我覺得重要的內容:

  • 資料庫架構(3 tier/3 layer)
  • 分散式處理(比較/通透性….)
  • 關聯式資料庫名詞(Relation/Tuple/Cardinality….)
  • 鍵值(CK,SK,FK…)觀念
  • 完整性限制
  • ERD Model
  • 關聯式代數
  • 資料庫正規化
  • SQL 語法類型(DDL、DML…)
  • SQL 語法:Having、Groupby、Like、聚合函數…
  • 交易管理
  • NoSQL(定義/分類)
  • 特性(ACID、CAP、BASE)
  • 其他(SQL index、預存程序等)

4. 網路

資源:補習班正課(雲端/課程數較少的那位老師)、黃能富老師開放課程

補習班的課程內容較少(課程時長約 12 小時),但也是重點中的重點。我有看過另一位老師的講義,雖然兩位老師的課程內容我都沒有很喜歡(一個過於精簡、一個太多不太會考的),但比較下來還是比較推薦用課程數較少的這位老師當作筆記架構,再搭配網路上的資源做學習。其他補充內容我有參考黃能富老師的課程(課程後半部較難,考試應該不太會考)還有一些網路文章以及 youtube 頻道,剩下就是考古題出現的名詞就查一下。由於這科我的知識來源都是東拼西湊的,所以筆記是用 Notion 打字整理,方便隨時加各種內容。

我覺得重要的內容:

  • 網路基本知識(傳輸方式、多工方式、拓墣、網路設備等)
  • OSI 7 層各層的作用
  • IP、IP 相關計算題
  • CSMA/CD、CSMA/CA
  • 雍塞控制/流量控制
  • TCP、UDP、SCTP
  • 各式各樣的協定(功能、port號、屬於哪一層)
  • 趨勢題:5G、wifi6 等相關題目

5. 作業系統

資源:補習班正課(面授/比較多人選的那位老師)

基本上大部分學校的題目補習班教學內容都有涵蓋到,準備期間我就只有把上課筆記唸到非常熟以及少量額外內容。但台大/成大今年都有出補習班教學範圍以外的作業系統,所以我想如果有額外的時間的話,也許也可以多參考其他開放式課程,多讀一些。

6. 資料結構

資源:補習班正課(面授/比較多人選的那位老師)

這科以管理組來說考的內容都偏基本觀念,主要都以選擇題為主,雖然非選題有出過 binary search algo 和 sort 排序等題目,但都不會太難。

我的歸類:

  • 最重要:Tree、Search、Sort、Graph、Heap、Queue & Stack 基本觀念、Array/List 基本觀念、遞迴程式
  • 次重要:Hash、AVL tree、B tree
  • 我放掉的:部分高等樹(OBST、紅黑樹等)、Array 特殊矩陣、Thread BT、各種證明、AOV、AOE

不過前期準備時我不知道很多不會考,所以暑假基本上都讀了一遍,許多都是後期才放掉沒複習(腦容量不夠),這部分歸類憑感覺打的,大家可以稍微參考就好。

這科我有整理自己版本的資結筆記,原本老師的上課筆記約 400 頁,精簡版的大概 80 頁。另外,如果跟我一樣抄筆記的速度比較慢,我覺得上課可以參考網路上其他人的筆記,這樣可以專心上課,就不需要自己狂抄了。

7. 資安

這類型題目我只有把名詞定義記熟。
我覺得重要的內容:

  • 各種攻擊手法(彩虹表攻擊/DDoS/XSS/Pharming….):攻擊手法百百種,都可以記一下
  • 各種資安防禦手法
  • 防火牆(類型/架構)
  • Kerberous、PKI、MAC、數位簽章、數位憑證
  • SSL、SSH、VPN
  • 密碼學(對稱式加密/非對稱式加密)

8. 人工智慧

資源:各種 iT 邦幫忙系列文章、Google Machine Learning、Cupoy AI 學習社群討論文章、蔡炎龍老師開放式課程

屬於考題趨勢,不只計概會考 MIS 有時候也會考。由於我這方面的知識很不足,所以考前花了許多時間準備,準備過程中也有參考政大科技組的計概題目。
稍微整理一下我自己有讀過的內容:

  • 監督/非監督比較、舉例
  • 數據分析種類(描述性分析、診斷性分析…)
  • 資料前置處理(正規化、標準化)
  • 特徵工程(特徵選擇、特徵萃取)
  • 資料不平衡
  • 評估模型(MAE、MSE、AUC…)
  • Overfitting/Underfitting(定義/解決方式)
  • 各種機器學習模型(決策樹、SVM….)
  • 硬體:TPU、NPU…
  • DNN、RNN、CNN、LSTM、GRU、GAN、AutoEncoder
  • 其他:Self-supervised learning、Attention model、強化學習(Policy based、Value based…)、集成式學習(Bagging、Boosting…)、遷移學習、推薦系統、XAI

(有些以考試來說應該不是很重要,大家可以當做其他考生可能會讀什麼內容參考參考就好)

(二)MIS

資源:補習班正課(雲端/比較多人選的那位老師)/題庫班(雲端/同正課)

參考書:林東清:資訊管理-e化企業的核心競爭能力、Laudon 聖經本中譯本

這科是讓我最頭痛的科目了。補習班老師建議的時間分配是 3:7(MIS/計概),我實際花的時間大概是 1:20(MIS/計概)。參考了今年考試其他人的分數,我覺得計概只要拿到基本分就好,大家分數差不多,MIS 反而比較能和其他人拉開分數(除了台大)。時間分配上覺得如果能做到至少 1:9 (MIS/計概)應該會比較好。 

補習班正課資源

  • 春季班班小考/作業:
    作業上,每週老師會出一題作業,下週可以繳紙本作業給老師批改也會在課堂上講解。考試上,老師會出題計時考試,不過由於我是六月才開始上雲端,所以這部分沒有參與到。
  • 暑期班小考/作業:
    這時候正課課程已經結束了,但作業還是可以傳訊息給老師批改
  • 模擬考(9月/11月):
    模擬考包含計概跟 MIS 單科排名跟綜合排名。雖然一定有模考成績普普,但正式考試考得不錯的人。但我有印象的幾個小考/模考名次靠前的人,在後來的放榜的榜單都有看到他們,所以我覺得個人的排名應該還是蠻值得當做參考的。

題型分析

我把 MIS 考題的分成四種,分別有不同準備方式:
(我對這科超頭痛,所以打比較多一點,希望可以幫上未來考生一點忙)

  1. 基本題(補習班教過/寫過):如今年中山的題目或台大推式拉式供應鏈
    這類題目我是專心放在所有都要記很熟,就算是過去沒有考過的觀念,只要有教過都要記很熟很熟,考場上希望自己能用直覺反應快速、完整背誦,爭取寫其他要思考的題目的時間。

  2. 重要時事題:如人工智慧(生成式 AI、NLP 等)、自駕車
    這類題目如果有在看以及整理時事的話,應該沒有問題。我自己考前有憑空思考假如出某題目我要寫什麼,例如:出 5G 可以寫特色、挑戰、如何結合應用。

  3. 現場推論/思考題:
    除了上述的純屬背誦記憶的題目,考試也會出一些需要思考的題目。我覺得這類題目有些有固定的公式可以套,像問某個案例/情境會如何建議 IT 策略,我的公式:
    (一)環境分析

     1. 總體環境分析:PEST
     2. 任務環境分析:競爭者/供應商
    

    (二)企業策略
    (三)IT 策略

    1. 企業所需的 CSF
    2. IT 如何支援關鍵 CSF
    

    除了這種題目,像是「企業導入…是否有幫助」、「導入…所需處理的議題」等類型的題目我都有個自己的公式。這些公式的來源包含補習班老師教的+自己亂想+參考讀書會大神的寫法。

    另外,有些是完全全新的題目,如今年政大的「Nash 均衡應用在 IS 系統研究中」,這類題目我覺得大家應該都不會寫得太好,只要能寫出合理的答案,然後思維不要太跳看起來有邏輯一點,應該就贏不少人了。考前練習這類題目的話,我都寫完自己看看,看能不能說服自己這個答案合理,如果能說服的話就很棒了。

  4. 幾乎沒有人會的題目:如今年台大的 COCOMI,planning poker
    台/政/北大愛出,我自己是練習時放掉,好像也不太會重複出。

寫題目/練習方向

  1. 寫完比寫好更重要:
    我的策略是先求有再求好。如果前面寫得很好,但少寫一題,還是會差很多分。答題上,我會先全部寫完標題、列點再補後面詳細的內容。
    怕我講得不好大家看不懂,來畫個圖,藍色的部分我會最後才寫:

  2. 規劃答題時間:
    有問過讀書會的其他人,有些人考試會用鉛筆打草稿,有些人會只在腦中打草稿直接寫。
    我是鉛筆打草稿派,在時間規劃上:
    考試時間 100 分鐘

    • 花 10 分鐘用鉛筆打所有題目的草稿+在答案卷上用鉛筆標記大概能寫到第幾行(考卷空間有限,不能寫太多,紙會不夠用)
    • 40 分鐘寫半張考卷(較簡單的題目)
    • 40 分鐘寫剩下半張考卷(較難的題目)
    • 剩下 10 分鐘用來緩衝以及補內容還有檢查錯字
      會這樣分配是因為我一開始練習都不打草稿直接寫,但發現我很常花時間在塗改跟寫到一半覺得寫偏題想重寫,所以最後才決定都先完整的打好草稿再來寫。
      不過由於每個人寫考卷、思考的速度不太一樣,我的方法不一定適合其他人,所以考前練習寫整份考古題時,可以計時找一下適合自己的寫法。
  3. 練習適當配分:
    在補習班練習的小考/模考題目大多都是分數固定的題目(如:四題 15 分題目),但近期的考題蠻多切很細的題目(成/政),很多大大小小的配分。要注意 3 分的定義題不能花太多時間糾結,25 分的題目要寫滿一定的量。雖然是很簡單的事,但我自己考試緊張加上有得失心所以也沒有真的做到。

  4. 多寫題目:
    除了補習班老師勾的考古題作業,我也有跟讀書會的人練習其他考古題題目,我覺得有時間的話近 4-5 年的 MIS 題目都可以寫寫。今年成大考的 XAI 有出現在去年北大計概。今年政大的網路中立性有出現在 107 年政大,今年中央的題目也有幾題很像政大 110 題目,考前有和讀書會的人一起練習+討論到這年的題目,寫考卷的時候都在笑。雖然上面這些題目就算沒有寫過,考場上大家還是寫得出來,但我覺得有先寫過的題目還是比較能穩定輸出也比較不會那麼緊張。另外,練習時我們有減少 10 分鐘答題時間,因為有扣掉緊張、檢查考卷、檢查准考證等的時間。

  5. 多看其他人寫:
    由於我們讀書會一起練完都會上傳檔案互相參考,所以我有很多份的 MIS 的答案參考,看這些答案的過程應該是我進步最多的時候。我自己會用批改的角度看一下怎麼樣的答案呈現方式比較好閱讀,然後看到比較好的方式就學起來。雖然是一個很抽象沒什麼幫助的結論,但我的結論就是要想辦法讓自己的卷面看起來煞有其事,不管是用畫圖/表格/列點/專有名詞都好。

  6. 善用理論/關鍵詞/構面:
    [理論]
    我覺得理論在個案題或是個人意見題很好用,寫上去可以讓答題看起來煞有其事。像是企業流程相關可以用 Porter 價值鏈(如:今年中山的 AI 如何運用在企業中)、新興科技社會議題可以用擾亂定律、新科技是否成功或成功原因可以用創新擴散理論,寫了幾次後看到相似的題目就可以很直覺的反應。
    [專有名詞]
    我多是用在時事題上面,像是物聯網結合保險的應用可以寫到 UBI(usage-based insurance),寫出這些名詞可以讓舉例更加具體一點。
    [構面]
    除了補習班教的內容外,也可以自己整理一下寫過的構面,常用的像是導入前/中/後,平台相關的題目我則是起手式寫下:啟動階段/成長階段/成熟階段。

  7. 整理自己的筆記(搭配教科書):
    我沒有很適應補習班講義的編排,覺得有點難在我腦中形成架構,所以暑假有搭配林東清老師的書和聖經本整理成自己的筆記(用 notion 打)。
    兩本參考書我都讀了兩遍,第一遍先看過去標記比較重要的內容,第二遍,再把他們整理到 notion 的 MIS 筆記中。另外,Laudon 出現過的名詞我有另外去背(IT 消費化、BYOD、網路中立性等)。

  8. 合適的寫法:
    之前看過有人提到 MIS 常會有 A 教授覺得寫的很好 ,B 教授覺得寫得很爛的狀況。因為我每間學校的 MIS 成績都還算平均,沒有某間學校特別低的情況,所以也提供我寫的方法給其他人參考(不過我覺的幸運也佔一大部分原因,所以大家參考參考就好)。我寫的內容相較其他人偏少,不太寫前言或是額外延伸,只回答題目問題寫重點(主要是因爲我手速慢),內容大量用列點、表格呈現,也很少寫超過兩行的純文字敘述。

  9. 多看時事:
    這個應該幾乎每篇心得文大家都會提到,但其實我前期對於看時事這件事也煩惱很久,看了一堆時事還是抓不到到底看時事跟答題怎麼結合。後來自己得出的結論是:
    小的時事不太會考(如:Google 推「台灣新聞數位共榮基金」這種),可以只記大時事(元宇宙、ChatGPT、GameFi 等)就好,Gartner 近期公布的每年重要技術趨勢也可以當作參考。
    我看的時事有另外整理成列點,考前拿起來背(例如:共享經濟失敗原因:1….2….3….),如果不能塞進列點會想一下它們可以用在哪(例如:看到 Linux 成立開放元宇宙基金會,想到寫到元宇宙互通性問題的時候可以寫)。
    我有用 OneNote(推薦) 整理一些比較重要的時事/重點:

    然後考前就用默寫/默念的方式背比較重要的觀念:

(三)英文

雖然並非主科,以資管所來說最低門檻也不高,但畢竟有時候落榜與否或是能否進二階面試就只差幾分,所以如果英文程度跟我一樣沒有很好,還是可以花時間準備一下。我自己有寫一回去年考古題然後跟正取學長姐心得文的成績比較,衡量要花多少時間在讀英文。
雖然最後英文考不好,但還是分享一下準備方向:

  • 英文單字:從 6月開始用背單字的 APP(默默背單詞) 背托福單字
  • 英文作文:計時寫考古題+背佳句模板
  • 英文文法:好難。考前有稍微看了分詞構句/倒裝/名詞子句/關代,不過考試中大部分還是靠感覺選(猜)答案
  • 英文考古題:主要是練手感+背考古題單字,確保政/成時間內寫得完。解答可以買蝦皮上的解答,個人覺得比綠色那本另個補習班出的解答划算。

(補習班有送研究所英文課程,不過不太適合我,所以雲端課程只看了一堂)

四、讀書方式

(一)讀書規劃

每個人都有不同的讀書方式,個人有自知之明知道讀書效率差,所以是採嚴格管制類型,不出去玩、刪掉 IG 、沒去健身房,用時間換分數。

(二)心態調整

考研究所對我來說最難的是不知道自己的實力在哪裡,不知道自己準備的夠不夠。有一段時間我都焦慮到睡不好,常常半夜會起床。一直到放榜前我都完全沒有底,很擔心自己會全部落榜,這過程中就是要一直不斷調整自己心態。

接近考試前學校都會公布報名人數,看到那麼多人要競爭少少的名額大家一定都會覺得很焦慮。不過我考完試回頭想想,我覺得報名人數一點都不重要,每間學校 2% 左右的正取率也不重要,希望大家不要因為那些東東被影響。雖然考試考運也佔很大一部分,我自己也是考運爆棚所以考得還可以,可能沒有資格說這些話,但我覺得只要有好好讀書,就會反應在考試成績上。

另外,除了備考期間我覺得考試中的心態調整也很重要,我考每一間都覺得自己完蛋了,越考狀態越差,結果最後前面幾間結果都出乎我意料。「無論結果如何,都要感謝自己堅持到這裡,在考場上只要專心的把考卷寫完寫滿,其他的就交給上天決定。」。

(三)平板

平板太好用了,尤其是寫考古題的時候,效率 upup!

五、各校考試心得

有些學校我沒有心得就先省略了呦

(一)政大

計概:今年考得比較簡單,本來我擔心的 AI 部分考得也不難。看了其他人的分數都落在 80 分左右(和其他人討論過後好像都扣在資料庫那題)。選擇題今年還有前幾年都有出同個題庫的題目:
https://quizlet.com/vn/549166855/csi104-chap8-flash-cards/

(小故事:考前剛好在讀書會群組猜到今年考題,來了個絕妙猜題。)
今年政大計概題目:

讀書會賴群組互考遊戲:

MIS

跟補習班教法差異最大的一間,題幹英文敘述也長到我沒有完整看完敘述就開始寫了。有些題目我想大部分人應該都不會(如:canary development),所以勾了幾題會寫的先寫,然後留一些空間最後才寫那些比較難的題目。但參考了其他人的分數,我推論我硬掰的那幾題應該也都沒有拿到分數,考場上可能認真花時間寫會寫的那幾題就好了。


(二)中山

題型最貼近補習班教學的內容,大家公認的練筆學校。

計概

單選題多是基本題,多選題比較難,但太難的題目大家應該也都不會,應該不用太在意。中山屬於最常出考古題的學校,考題觀念重複率很高(前中後序追蹤、頁面替換等),今年有出到 105 年的考古題,去年有出到 102 年考古題。

MIS

和補習班老師教的內容 9 成相似,如果有照著老師的課程練習,中山的 MIS 應該蠻穩的。今年和去年 MIS 也都有出考古題類似題,今年和 108 年都有出影響資訊系統成敗的因素,去年和 107 年都有出 fintech。另外,考前我有看林東清老師的書,今年題目也蠻多都出自於這本書裡面。除了針對中山準備外,老師平台策略和自駕車部分的內容也很值得參考,可以當作 MIS 工具書使用。


(三)中央

計概

我覺得所有學校中計概最難的一間,不過要上榜應該也只要掌握基本題就好(浮點數表示、cookie、作業系統計算、資料庫觀念等)。

MIS

過去都考選擇題,今年一翻開來是申論題都傻眼了,不過我覺得對管理組的人應該是優勢,考的題目也很中規中舉,最後拿了超出我預期的分數。印象中是 4 題 25 分的題目,由於配分多,所以每題我都寫蠻多的。

資結

雖然我沒有報考,但中央的資結考得比較平易近人,管理組也可以報考增加一下上榜機率。


(四)北大

因為看了去年(111年)的考題,計概後面有近 40 分類似於 MIS 申論題+考比較多網路相關題目,所以我選考計概。今年計概題型也差不多,蠻適合管理組的人報考的。不過讀書會選考 MIS 的其他人也考得很好,所以大家可以參考考古題自己斟酌一下。


六、其他準備資源

(一)讀書會

若有參加 MIS 老師的中壢「面授」題庫班,老師會幫忙組讀書會(每週討論 MIS 題目,老師選組別上台解題)。因為我自己是參加「雲端」的課程,所以是私底下和同校的學弟妹一起組讀書會。我非常非常非常感謝讀書會的其他人,能上榜有超過 80 % 都是讀書會的功勞,所以這裡也花點篇幅羅列讀書會的優點以及組長帶領的運行方式。

優點:

  1. 計概考古題答案討論:由於計概考古題常常會有不同老師給的答案不一樣,或是有些題目老師沒有講解到,或是老師給的答案感覺不太對,所以有人一起討論查資料可以節省很多時間,也可以降低重複出題時又選到錯誤答案。例如,今年台大選擇題有出了前年一樣的題目(區塊鏈挖礦),但這題題庫班老師和藍色大補帖解答給的答案不同。
  2. MIS 解題方式討論
    1. 提升寫法:我覺得 MIS 自己寫很容易有盲點,最好的進步方式就是給其他人看看自己寫的以及看別人寫的然後模仿。
    2. 督促練習:MIS 是我最逃避唸的科目,常常不知道怎麼準備,然後就乾脆不讀了。比起計概有沒有記熟自己很清楚,MIS 準備的程度很難衡量。因為我有跟讀書會的組員們約好一起寫,加上可以參考其他人的答案來檢討,準備上就更有動力。
  3. 督促讀書:由於考試的範圍很大,就算一直反覆複習還是很容易漏掉一些內容,有一起準備的朋友至少可以知道其他考生都著重準備什麼內容。(不過因為讀書會的大神們太厲害,我考前超緊張都睡不好><)
  4. 互相提醒時程:由於每間學校的日程都不同,有時候不小心就會忘記重要的事。我也沒想過我會犯這種錯誤,但我繳了中正的報名費,結果忘記填報名資料,考前一天要印准考證才發現我根本沒報名到……。

運行方式

(人員組成:7 個人,除了我都是應屆生)

  • 8–9 月:偶爾討論暑假的 MIS 作業(這時候還跟大家不熟)
  • 11–12 月:每週線下討論 MIS 題庫班作業一次
  • 12 月:每週寫約 5 回計概題目,一個禮拜討論一次
    每週有輪人將大家有疑問的題目找一些資料傳到群組
  • 1 月:用 Discord 開視訊計時寫 MIS/英文考古題,然後討論寫法
  • 其他時間:Line 上面分享時事、互相解答題目/觀念、互考題目

讀書會組長非常用心做的考古題時程表:

雖然好的運行方式也是讀書會給我很大幫助的原因,但最主要的還是讀書會裡的每個人都非常無私的貢獻,不管是解題或是時事分享大家都很真心的在分享和解答,在大家身上學到非常多,我想也是因為這樣所以我們讀書會的大家都上榜了(上榜率 100%),再次感謝讀書會的所有人。

(二)資源整理

考試期間看了許多學長姐的心得文,不管是備考前、備考中、準備面試期間都獲益良多,我有把一些資源整理到 Notion 的表格,希望也可以幫助到各位。連結如下:
https://dapper-cacao-eac.notion.site/4ed093059f2d4c228aa0d8526af6f776

也推薦大家準備考試的不同階段都可以多看看心得,我每個時期看學長姐的心得都覺得有不同收穫。

七、其他問題

(一)管理組或資結組?

當初猶豫蠻久的,考完後我覺得兩組應該上榜率是差不多(僅個人感受)。如果真的要說選擇的方式就選 MIS 跟資結哪個讀起來比較不痛苦吧!如果有補習的話,也可參考補習班考試排名。另外也可以問一下目標學校的學長姐,學校管理組和技術組在找指導教授或是修課的差別。

(二)要報多少間學校?

由於準備到後期我的自信心低落,加上考量已經花了許多時間備考,加上私立學校往上讀有很多學校可以選,所以報了非常多學校(考了七間….)。考到第三間後我已經剩下 50% 的考試感,考到第五間考前一天已經在家躺著看 Youtube 了。個人覺得報 7 間有點太多,讀書之餘也可以研究一下各個學校,挑有興趣的學校大概考個 5 間就蠻多了(報名費也好貴啊….)。

(三)面授?數位?雲端?

三個我都有上過,個人感受:雲端>>>>>>>>>>數位>面授

不過我覺得這部分跟個人學習習慣有很大的關係,我自己是不太會有自制力不足沒有上完課的問題,但是沒辦法長時間維持專注,面授課要在非專注(等老師抄筆記、講非上課內容、下課)跟專注(上課)之間不斷切換對我來說不太適合。加上課程通常上到晚上 10:40,回到家快 12 點也讓我覺得好累。

雲端優缺點分析

  • 雲端優點:減少掉很多無效時間(通勤、等抄筆記)、聽不懂的地方可以反覆聽、可以自己安排進度、不會被附近奇怪的人影響
  • 雲端缺點(面授優點):無法現場問老師問題、缺乏自制力的人不適合、比較沒有考試氣氛

以計概正課課程來說:

上雲端可以節省一半的時間,尤其是資料結構,由於是跟資工一起上課,如果選考管理組至少有 1/3 的課程管理組考的機率趨近於 0。由於個人備考時間很充足,所以花比較多時間沒有造成太大的影響,大部分時間就當額外知識在聽(台大面試也會問到資結相關問題),但如果是暑假有其他活動或是應屆大四課程較重,我覺得選擇數位(我的計概老師沒有授權雲端)應該會是比較好的選擇。我當初覺得面授可以現場問老師問題,但實際上暑假期間因為都在讀上課內容,所以也沒有問過老師問題,到題庫班開始寫題目才有去問老師問題。

以 MIS 正課/題庫班課程來說:

有看過別人分享覺得雲端跟面授比效益低很多,但我個人覺得上雲端比較適合我(我無法長時間專注也不想花太多時間通勤到中壢),單以小考排名跟最後考試結果來說,我覺得對我的學習沒有負面影響(同組讀書會其他人也都選雲端,也都有上榜)。要說缺點的話,雲端無法給老師紙本批改作業,以及題庫班有時候會有種跟課程小小脫離的感覺,不過我是覺得沒什麼太大的影響,雲端讓我好快樂。

不過上述這些很看個人學習習慣,可以當作參考就好!

(四)要不要報題庫班?

由於備考已經花了很多錢,所以我在決定要不要報題庫班的時候也猶豫很久(早鳥報名約在八月),考完來給個回饋供大家參考:

(1) 計概:課程時間 10/13~1/5

(我上面授)

  • 上課順序:計概>作業系統>資結>另個老師考前總複習兩堂
  • 上課方式:解近兩年題目(給答案以及補充一些內容)+檢討作業考卷
  • 上課教材:
    • 每週一份作業考卷(老師整理的考古題)+解答
    • 講義:計概/作業系統/資結去年~100 年的考古題+解答
  • 優點:
    1. 題目答案正確率高
    2. 題目量很多,包含四大四中和其他學校去年~ 100 年的題目
      我大概來回寫了 111~105 的題目三次。
  • 缺點(也不太算缺點)
    1. 幫助範圍較窄:題庫班基本上都以解基本計概、資結以及少量的 AI 為主,也出蠻多的網路、資料庫還是要自己找資料

個人覺得如果有考古題的正確解答(補習班藍色那本大補帖不算是…)(可以上蝦皮買題庫班二手書或其他人整理的答案)+有人一起討論題目,就不太需要報名。

(2)MIS:課程時間 10/29~12/3

(我上雲端)

  • 上課方式:
    每週勾 3–4 題近幾年考古題回家自己寫,幾題由面授班的讀書會同學討論後寫版書,再由台下同學和報告的組別對寫的內容進行攻防,剩下題目由老師解題。

  • 上課教材

    • 考古題依照章節整理分類
    • 考前老師猜題
    • 時事猜題講義
  • 優點:

    1. 老師解題:我覺得老師邏輯很清晰,解題思路有幫助我考試答題,有時候老師解題完會覺得「哇原來可以這樣寫」
    2. 督促練習:每週都有題目要寫,也能知道其他考生都準備些什麼題目
    3. 組讀書會:老師會幫忙面授班組讀書會
  • 缺點:

    1. 課程內容:我自己覺得課程中有讓我學到比較多的只有老師解題,剩下課程三分之二(調麥克風音量(?)、讀書會上台報告/解題攻防)對我來說幫助比較小。

整題而言,我覺得雖然題庫班的幫助沒有大到非報不可,但還是有一點幫助,所以也沒有完全不推薦大家上,大家可以參考上課內容跟衡量經濟狀況,如果讓我重選一次我應該都不會報名。

八、面試問題

備註:我沒有上補習班的一般生複試班還有口模班

(一)政大

書審:

包含研究計畫、自傳等(可參考系網上的表格檔案)

今年是放榜的隔天就要交書審,建議可以早點開始寫,尤其是研究計畫的部分。推薦信若要請教授幫忙寫也要記得提早一下。

面試:

今年只有一關而已,每場三個人一組。

  • 第一部分:英文
    會先到小房間抽一篇英文文章來閱讀,然後會給你一張 A4 紙可以抄筆記帶到面試的地方。
    問題包含:

  • 第二部分:針對每個人問書審研究計畫相關問題
    (開始前有先問非本科的同學為什麼要報考資管所)

準備上我覺得本科系只要充分搞懂自己寫的研究計畫即可,非本科再額外準備一下報考動機應該就差不多了,剩下應該屬於不可控範圍。

(二)台大

書審

包含各科在校成績填寫/競賽經歷/證照/自傳及就讀動機/未來展望/推薦人填寫(只需留聯絡資訊)

面試

今年一樣是四關跑關的形式,不過大部分面試細節我已經不太記得了,只記得生涯關老師請我先自我介紹然後問過去個人經歷相關問題(競賽、專題),接著問未來的生涯規劃、最想進的公司,還有問有沒有補習以及補習對計概考試有沒有幫助,另外還有問我為什麼沒有推甄。

我的這個口試成績放上來好丟臉(76.88)….很抱歉我沒有什麼有用的經驗可以分享,雖然我也沒有上,但還是想鼓勵之後進複試的考生不要跟我抱持著一樣的心態(覺得自己一定會被刷掉),要對自己有自信一點~~

九、結語

以上我的心得都有看過其他人有完全相反的意見,所以大家還是可以視自己的準備情況調整,也可以多看看其他人的心得文。謝謝所有考試期間給予幫助的人,(尤其是去年上榜的朋友們,幫我少走很多彎路),讓我能在這裡寫這篇自大的心得文。最後再謝謝一次讀書會的大神們><


112/2023 資管所(管理組)正取心得(政/山/央/興/北)
https://shinyu0430.github.io/2023/03/22/IMPrepare/
作者
Mavis Tsai
發布於
2023年3月22日
許可協議